可康家园

第六期可康人

谦虚与谦卑(整理:汪娟)

作者:摘自网络

谦虚指虚心,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,没有虚夸或自负。

中华名族五千年历史,谦虚一直是一项备受尊崇的传统美德。东汉末年儒家学者、经学大师郑玄曾进言,今王不以善政启小人之心,则无肯谦虚以礼相卑下,先人后己,用此居处,敛其骄慢之过者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苏辙,也曾在《龙川别志》卷上言:“上以谦虚为贤,下以傲诞为高”。

从小接受的教育就告诉我们,“谦虚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”。在一般大众观念中,真才实学的人应该是虚怀若谷,谦虚谨慎的。谦虚的人很容易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,让别人觉得谨慎和礼貌,容易收获友谊。很多时候,谦虚不光会让他人感到舒服,同时也能体现自身的成熟稳重,让人尊敬。而对于那些不甚谦虚、侃侃而谈者,往往会被贴上骄傲自大、自以为是、好为人师的标签。

谦虚的举动言辞,往往被看作是高情商的表现,让人觉得有礼貌、知深浅、会做人、拎得清,于是乎,路人转粉 谦虚不仅仅是花花架子、表面功夫,即使站在功利务实的角度,谦虚也是一项优秀的品质。谦虚一些,似乎总是百利而无一害。

但事实却总有这样的疑问。“我想要谦虚,可是又不想让别人小看我,总想让别人知道我的成就,不想让别人觉得我无能”。谦虚是好事,过分的谦虚,还是好事吗?

当然,除了谦虚,还有谦卑一说。谦卑,也有“谦虚﹐不自高自大”之意,现在说的谦卑一般有两层含义。其中一种解释为,谦卑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,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。易经谦卦也有解释: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,被别人接纳。

有人说,谦卑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,但中国人有一股祖先传下来的骨子里的谦卑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齐有黄公者,好谦卑。”宋朝李觏《回廖解元所业》诗云:“众恶吾虽察,谦卑孰敢逾”。曹禺在《日出》第二幕中这样描述黄省三“他是这样谦卑,不自信,甚至于疑心连自己的声音都会使人不耐。”

大家都知道与人沟通中,接纳与被接纳最为重要。如果说“谦卑”是“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,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”。那么“谦卑”些似乎更容易被接纳,更容易与他人友好沟通、相处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

谦虚是好事,但过分的谦虚,或者某种程度上的谦卑会却会伤害到你。

著名的求职节目《非你莫属》中,有个求职者刚一上台,就给主持人张绍刚鞠了个深深的九十度的躬。显然这不是个自信的举动。这样的细节,当然不会被严苛的张绍刚老师放过。果然,这个细节已经成为先入为主的印象,求职者被张老师无情地“蹂躏”了。最后,紧张压力之下,表现惨不忍睹。

我们工作中同样如此。与他人交谈过程中,适当的谦虚可以留下很好的印象,但专业能力的展示,自信的气质谈吐同样重要。礼貌是应该的,但不必过分谦虚和谦卑。如果太客气礼貌、太唯唯诺诺,对方反而觉得你好糊弄,轻视你,结果反而适得其反。

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,越是有真才实学的人,越是谦虚谨慎。很多先贤都对谦虚给予了很高的赞许。但过度谦虚或谦卑往往会伤害到自己,没有把握好度,过度谦卑,就会被理解成“怯懦”、“没见过世面”或“没有实力”。

正确的姿势是什么?不卑不亢。但,如何做到不卑不亢呢?这似乎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词汇。一个理性进取的人,会明白“人外有人,山外有山”。珠玉在前,要多多学习。一个人如果确有真才实学,会从心底表现出不容质疑的自信。这种自信会形成一种感染力,让对方产生信服,愿意合作。